指尖触摸历史脉络,双手传承土陶根魂。7月15日上午,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枣乡星火实践团与非遗传承人王剑锋老师进行了深度交流,随后在传承人王老师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开启了土陶制作体验,亲身感受非遗技艺的温度与魅力。
一、初遇土陶:揉泥里的耐心试炼
踏入传承现场,王老师为我们备好陶土。看似普通的黄褐黏土,在王老师的手中一揉一压,便有了韧性。王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在手中操作,教授给实践团成员们基础的“泥条盘筑法”,泥条一圈圈叠加,渐渐围出器型轮廓。成员们或想做古朴陶罐,或尝试小花瓶,各自开启了创作。
二、塑形时刻:指尖上的创意生长
同学实践团成员们在盘筑时,陶罐的边缘高低不一,王老师便提出“可以通过叠加泥条的厚度来调整边缘的高度”。有人突发奇想,给陶罐加上独特纹饰,王老师也鼓励“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你的作品!”指尖摩挲间,原本松散的泥条逐渐有了模样,创意不再是脑海里的空想,化作了触手可及的形态,每一道纹路、每一处弧度,都藏着专属巧思。
展开剩余48%三、感悟传承:从土陶看文化根脉
从先民的实用器具到如今的非遗作品,土陶承载的不只是技艺,更是历史与生活。捧着亲手做的土陶,大家满是成就感。这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更是非遗传承的青春注脚。正如王老师所说:“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用新的视角赋予传统生命力。”我们以手作触摸非遗,也愿成为非遗与青春的桥梁,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继续发光。
“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的审美素质、培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创造力,实现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用热爱助力文化传承的发展。”带着王老师的寄语,实践团成员们将保持对对传统文化与工艺的敬畏与热爱,继续讲好北辛土陶故事,让非遗的温度在更多人心中蔓延!
发布于:湖北省启远网配资-启远网配资官网-最大最正规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学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